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23章 run away

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

盛唐挽歌国虽大,好战必亡第223章runaway自家书房里,已经担任御史中丞的郑叔清,正在看一份朝廷的公文,是殿中侍御史颜真卿,弹劾平卢节度使安禄山的。</p>

具体内容嘛,都是些老生常谈。像是什么边境挑衅啊,像是什么虐杀契丹酋长啊,像是什么私自扩充军队啊,增加城旁出身的部曲规模啊之类的事情。</p>

其实这些东西,李隆基根本就不关心,也不是很在意。在郑叔清看来,颜真卿完全就是在没事找茬!</p>

契丹人,禽兽也。</p>

唐代社会主流思想认为:这些在大唐社会中不被当人看的蛮族,跟他们讲客气没有必要,更不存在什么仁义道德的束缚。</p>

大唐自李隆基以下的贵族甚至平民,都是类似观点。</p>

哪怕有一些契丹部族投靠了大唐也一样,比如说柳城李氏。王忠嗣麾下亲信李光弼,就是契丹人,出自柳城李氏。而他们依旧无法进入大唐政治的核心圈子,不能被平等对待。</p>

在大唐军界,哪怕上升通道没有关闭,也不是人人平等的。</p>

这就好比说:被驯服的狗也是动物,没有被驯服的狼也是动物,二者有形式上的区别,却又没有本质上的区别。对于安禄山在边镇执行的铁血政策,大唐中枢是非常满意的,至少大部分人,大部分时候都很满意,包括基哥在内。</p>

安禄山在边镇杀契丹人,基哥没有亲眼所见,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那么残忍。</p>

但是安禄山将契丹战俘几千几千的往关中这边送,这些人在关中干苦活累活给朝廷创造价值,而基哥一分钱都不用给,实在是爽得不能再爽。</p>

对此基哥都是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的。安禄山此举,很得基哥的欢心。</p>

所以关于颜真卿奏折的内容,身为同部门上级的郑叔清无话可说。对于颜真卿的不满与私下里的抱怨,至少御史台这边,不会说什么,更不会为其站台。</p>

就连一片水花都溅不起来。</p>

咚咚咚!</p>

书房的门被人敲响。</p>

“谁啊,都已经这么晚了。”</p>

郑叔清放下手中的奏章,不满的询问了一句。</p>

“阿郎,户部员外郎郑平求见。”</p>

门外传来贴身侍女的声音。</p>

“行了,带进来吧。”</p>

郑叔清语气平静的说道。</p>

郑平是他的同族,二人关系离得有点远,只能算是远房亲戚。但这个人有个特殊的身份,那就是:</p>

郑平是李林甫的女婿!</p>

荥阳郑氏作为大世家,当然是四处下注,有人当李林甫的女婿,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。当然了,郑平没有郑叔清当官的本事,他能当上户部员外郎,纯粹是靠着李林甫的提携。</p>

官场之上,能够当党羽的人,最好都是沾亲带故。亲情是一种加强利益关系的纽带,如何利用这种关系,纯粹靠当事人发挥。</p>

郑叔清对此很理解,但这不代表他很看得起郑平。这就好像方重勇官不大,郑叔清却很看得起方重勇,甚至把对方当爷供起来,是一个道理。</p>

不一会,郑平被带到,他那狼狈的样子,倒是让郑叔清心中黯然。</p>

郑平年纪轻轻,比郑叔清起码小了十几岁,可已然两鬓斑白,看着却是比李林甫还老!</p>

想来这一位在户部日子过得也不是那么舒心啊。</p>

德不配位,必遭其咎。没有当六部官员的能力,却身居户部员外郎的高位,日子难过是必然的。</p>

深知李林甫为人的郑叔清对此心知肚明,没有本事却当了李林甫的女婿,肯定得夹着尾巴做人。</p>

对于这位大唐右相来说,任何人都是工具人,在必要时都可以推出去送死。李林甫在提拔人的时候不遗余力,但他从来不会因为要保住某人而得罪李隆基,不会因为要保住某人而牺牲自己的圣眷。</p>

这是一个冷酷的政治动物,一点人情味都不讲的。</p>

“本官不是你的上官,那么郑员外深夜造访,是为了什么事情呀?”</p>

郑叔清一边搓着手,一边似笑非笑的看着郑平问道。</p>

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了,哪怕是同族,郑叔清也不可能跟郑平讲什么交情。</p>

说话都是开门见山。</p>

“郑御史,右相吩咐您。有件事,明日朝会的时候,郑御史一定要审时度势,不要阻止。”</p>

郑平恭敬的对着郑叔清叉手行了一礼说道。</p>

“审时度势?”</p>

郑叔清嘴里咀嚼着郑平刚刚说的话,微微皱眉。</p>

按说,现在李适之刚刚担任宰相,还不足以威胁到李林甫的地位啊。就算李林甫收拾了李适之,李隆基还是会再找一个替代的,说不定比李适之更难对付。</p>

李林甫总不能说上来一个宰相他干掉一个吧?</p>

而且,郑叔清觉得,这件事李林甫居然不自己亲自前来,也不叫他过平康坊商议,而是派女婿来传话……这里头一定大有古怪!</p>

“右相怎么说呢,究竟是为了什么事?你还是要把右相的意思告诉本官才行啊。”</p>

郑叔清沉声问道。</p>

几十年的官场生涯历练,让他察觉到目前朝廷里的气氛很是微妙。</p>

“圣人,要让他当年还是渤海郡王时候的画像进凌烟阁,将来还要将一些开元时期功臣的画像,都送进凌烟阁。</p>

这件事,右相希望郑御史不要出手阻止。圣人的雷霆之怒,那不是闹着玩的。”</p>

郑平很是恭敬的说道,反正他也是个传话的。</p>

“啥?”</p>

郑叔清一愣,以为自己听错了。</p>

郑平只好又把凌烟阁的事情复述了一遍。</p>

在听完郑平的解释后,郑叔清沉默了。</p>

李林甫是宗室出身,他对于凌烟阁的意义,理解还不是那么深刻。</p>

这纯粹是因为身份的问题,让李林甫无法感同身受。</p>

但是出自五姓七家的郑叔清,对于“凌烟阁”意味着什么,是有他自己独到理解的。郑叔清的理解,其实也是唐代一些大世家的理解。</p>

隋唐的政治格局,起源于北魏孝文帝南下定都洛阳,从而在北方形成了汉人世家与鲜卑世家共治的局面。这个局面维持了大概二十年,六镇之乱到南北朝后三国时期再到大隋的建立,又形成了鲜卑勋贵与关陇世家合流,打压关东世家豪族的新局面。</p>

一直到太宗玄武门之变以后,大唐的统治阶层就开始了从“压制世家”到“融合世家”再到“世家联合”的过程。</p>

五姓七家,更多的是作为经济上的肥羊,参与政务的松散联盟,以及军事上的侏儒存在。而自南北朝末年兴起的关陇势力,则是以府兵立足,军事上保持威慑,政治上与这些世家大族联姻合作,既打压又联合的复杂博弈状态。</p>

互相防备,互相竞争又紧密结合。</p>

凌烟阁,本质上则是太宗皇帝树立的一个“政治贞洁牌坊”。高宗时期多次修改里面的功臣画像,好几次都想借机加自己人进去,可是最后都忍住了,只是修改了旧人画像。</p>

那么唐高宗乃至后面的武则天为什么要改凌烟阁功臣的画像呢?</p>

因为凌烟阁旧臣,有些人谋反了,有些人的功勋事后看被低估了,有些人则是政治立场变了。所以画像有的要美化,有的要丑化,这些都得与时俱进!</p>

太宗和凌烟阁功臣,就是贞观时期的国家统治阶级核心!这些人,和他们的后代,在政治光谱中的优先级,是最靠前的!世家的人,包括五姓七家出身的,都要靠后!</p>try{ggauto();} catch(ex){}

而现在,李隆基提出要让自己进凌烟阁,并不是皇帝自贬身份与臣子同列,而是为了“彰显”他登基时的政治正确!</p>

也就是改变了武周时期政治中心东移,关陇势力的政治利益被消耗甚至被出卖的势头,重新“拨乱反正”,回到贞观时期的政治格局!</p>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