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22章 扁鹊见蔡桓公

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

盛唐挽歌国虽大,好战必亡第222章扁鹊见蔡桓公唐代有法令,官员赴任的时候,在同一个驿站,最长不能停留三天。</p>

当然了,这是很宽松的规定,已经把官员上任时游山玩水的时间算在里面了,防的并不是耽误时间故意不走,而是担心很多小官在驿站混吃混喝,驿站的驿长驿卒们还不方便收拾他们。</p>

在比斗过之后,方重勇就吩咐管崇嗣和何昌期,带着几个随行的护卫,也就是之前在关中招募的几个银枪孝节军士卒,到陇山周围的山林里面打猎,顺便把裴秀这个棒槌也一起带走了。</p>

而方重勇则是与岑参二人来到驿站客房内密谈,商议大事。</p>

很多事情,何昌期这样的丘八是不方便让他们知道的,方重勇深知这帮人是什么德行,口无遮拦只会坏事。</p>

“岑判官,麻烦你写一封信,某有大用。”</p>

桌案前,方重勇一脸正色对岑参说道。</p>

“方御史请讲。”</p>

岑参二话不说,直接铺开大纸又研墨,拿起毛笔就准备开始写了。</p>

一看这架势就知道对方是老幕僚,方重勇微笑摆手道:“岑判官别紧张嘛,某知道你曾经在安西都护府担任非流官多年,对于这些杂务很熟悉,不过倒是不急于这片刻之间,听某把事情说一说,你再写也不迟。”</p>

岑参连忙将毛笔放下,方重勇又叫来驿卒,上了一壶驿站内常见的绿蚁浊酒,二人边煮酒边闲聊。</p>

方重勇不仅给了酒钱,还给了驿卒“小费”打赏,一点官架子都没有。</p>

“安人军的事情,若是走正常渠道,那肯定是解决不了的。其实圣人对陇右的事情,心中也不是完全没谱。</p>

并不存在百官蒙蔽圣人之类的事情。”</p>

方重勇轻叹一声说道。</p>

他从“梨园射姬”项目的方方面面,就感受到了基哥的难处。简单概括就是“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”,基哥的问题在于摊子铺得太大,已经收不住了。</p>

其实宫廷的花费,真正花到基哥本人头上的又能有多少呢?</p>

一个最简单的例子,好比说方重勇前世的史学家们,老是批判基哥给杨玉环吃荔枝劳民伤财,要用驿站驿马,不远万里来运送荔枝。</p>

但实际上,这种事情从先秦开始就不是什么特例了,当时的贵族们醉生梦死,比驿马送荔枝厉害多了。</p>

而且把运送荔枝的整体费用全算上,对于基哥来说,吃荔枝也吃不了几个钱。</p>

唐代以后的士大夫阶层要把皇权“关进笼子”里面,那自然会在某些方面突出一下,以说明国家灭亡都是昏君无道导致的。</p>

就好像安史之乱是吃荔枝吃出来的一样。</p>

实际上,方重勇以自己看到听到的东西来判断,贵族阶层的耗费,其大头在于“排场”,而不在于基哥本人的花费。</p>

长安各个宫殿内的宫女和宦官们,每天从指甲缝里面掉一粒米饭,汇集起来扔给基哥吃,都能把基哥吃出胰腺癌来!</p>

长安乃至关中地区最大的耗费,就是宗室与贵族们,也包括官僚集团,为了维持他们觉得“应该有”的体面,养了很多“不该养”的人。</p>

这样不事生产的人,几乎占到了长安总人口的15%以上,有二三十万人之多!</p>

某种程度可以看做是方重勇前世的“第三产业”。</p>

基哥确实知道前线军饷不是那么充足。</p>

但怎么说呢,现在陇右没打仗,那可不就能省就省呗。</p>

这一点方重勇看出来了,基哥也知道,兵部的官员,御史台的官员,多半也知道。</p>

这么严重的问题,为什么没人提呢?</p>

因为根据“谁提问谁解决”的原则,有个变不出钱来的朝廷,里面做官的中枢官员们,对这些问题也只能装聋作哑。</p>

府兵改募兵,府兵番上改为长征健儿,代价就是海量军费,这一点没法避免。</p>

现在大唐边境总体比较平静,只是幽州契丹那边因为安禄山的折腾闹得比较厉害,所以军费自然是以幽州那边为最优先选项。</p>

此外裁汰龙武军,新建神策十二军,没有一处是不要用钱的。</p>

给谁又不给谁,都得看边军跟朝廷大员的关系如何,在边镇防御体系中的优先级如何。</p>

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。</p>

哥舒翰派管崇嗣来长安拜码头,说明他是个聪明人。但知道路在哪里,并不意味着就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。哥舒翰拜码头无门,就是个典型的失败案例。</p>

方重勇对岑参说这番话的时候,心中也是充满了无奈。</p>

“确实如此,安西都护府那边,其实也都是靠着西域那边……”</p>

岑参想说“走私”二字,却是被方重勇抬手制止了。</p>

“这次呢,伱写一封信,嗯,就给我父亲吧。直接给圣人效果不一定好。</p>

你就在信中这样写:陇右边境吐蕃人蠢蠢欲动,打算图谋不轨。安人军军使哥舒翰,打算假意献出大通城,诈降吐蕃人。</p>

然后里应外合,打吐蕃人一闷棍。</p>

大通城往北可通大斗拔谷,从而进军河西。</p>

往南可攻鄯城,进而威逼陇右节度使所在的鄯州。相信这个诱饵吐蕃人会非常感兴趣,拒绝的可能性很小,最起码也会派兵来试试水。</p>

安人军已经两年未发冬衣,此番哥舒翰便以唐国克扣军饷,士卒不服欲哗变为由诈降。</p>

吐蕃人一查就知道此事非虚,必定信以为真。</p>

所以此战胜算颇高。</p>

最后在信上强调,请我父亲与圣人商议此事,派得力干将来陇右主持大局,一战打掉吐蕃人的嚣张气焰。</p>

杜希望年迈体弱,临阵恐有意外。他若亡故必定影响军心,所以请朝廷务必换上年富力强之人担任陇右节度使。</p>

此诈降之计就算不成,唐军亦是没什么损失,将来对吐蕃亦是可以徐徐图之,无伤大雅。”</p>

方重勇一口气说完,让岑参震惊得无以复加。</p>

皇天在上,什么叫干涉朝政,影响中枢布局,这大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了!</p>

岑参吞了口唾沫,有些迟疑的问道:“这样真的可以么?朝廷看了这封信以后,真会撤换杜希望?真的会补齐安人军的军饷么?”</p>

他实在是很难相信,中枢朝廷会被方重勇一人牵着鼻子走。</p>

“安人军的诈降变成了真降,试问中枢哪个官员可以承担这样的责任?”</p>

方重勇理直气壮反问道。</p>

岑参缓缓点头,这一点他非常认同,没人敢在这种事情上担责,拍板的必定是李隆基本人。</p>

不得不说,方重勇这招以退为进,非常精妙。</p>

他伪造一个“哥舒翰诈降”的计划,朝廷中枢只有两个选择:要么配合“哥舒翰”,在陇右大打出手,对吐蕃人实施一场规模巨大的围歼战;</p>

要么安抚安人军,补齐欠了两年的冬衣。</p>

而要配合这个军事行动,陇右地区就要调动很多军队,如此一来,朝廷必须把陇右边军拖欠的军饷全部补齐,至少是要补齐很大一部分!</p>

乱世的时候,皇帝都知道要不差饿兵!</p>try{ggauto();} catch(ex){}

更何况现在可是“盛唐”啊,打仗之前不犒赏三军,边镇丘八谁给你卖命啊!</p>

让边军出征打仗,那是必须要给钱的,而且必须给现钱!不能赊账!</p>

要不然,军队连基本士气都没法保证了,又何谈打赢呢?</p>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