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讲武德!

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

从戏台所在的校场出来,平西王爷并未选择回福王府,而是径直出了城,回到了城外的大营中。

睡了一夜的好床好被,再看看自己看似肃穆实则简陋的帅帐,王爷摇摇头,叹了口气,又笑笑。

“大虎,你去问那个戏班子,愿意跟咱们走的话,就带着,不愿意的话,也无所谓。”

“是,王爷!”

等刘大虎走出帅帐后,一边的剑圣开口道;“他去问,可能就不走了。”

换个形象差点一脸蛮样的郑蛮,换个英武一点的陈仙霸,

那个戏班子大概会认为王爷爱上了廪剧,他们要是不走,燕人会发怒会杀人,压根就没不走的选项。

但刘大虎面相老实,骨子里也老实,战场上必然会誓死保护王爷,但平日里,难免给人一种威慑力不足的感觉;

且王爷还加了句“无所谓”,那刘大虎大概率就真的是去商量的。

“本王给他们机会了,他们的女儿刺杀本王,难不成本王还得将他们供奉起来,哭着喊着让他们跟我走好保命?”

“也是。”

王爷端起茶杯,吹了吹,问道:

“老虞,感觉如何?”

“什么感觉?”

“这一路行来的感觉。”

“还成,乾地的景物风光,着实不错,江南我也曾去过,风光更好。”

“你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。”

“以前觉得,晋地三家的家臣,都目光短浅,只顾着奢靡享受,但真要触及到他们根本时,他们会奋起反抗。

燕人拿下赫连家和闻人家,也是将这两家精锐打崩的基础上拿下的地盘。

司徒家在雪海关近乎雪崩之后,司徒雷还能死前奋力一击。

但这乾人……”

“所以朝廷对晋地,才会一视同仁,基本上,晋人和燕人或许会有偏见区分,但在施政上,其实燕晋两地,在一开始就是近乎同等的。

因为朝廷怕晋人起来反抗,不想让晋地成为朝廷不得不陷入的泥沼。

而如果一开始灭的是乾国,对乾地的征发和索取,绝对会比晋地的程度高得多,因为乾人的反抗,可控。

狼群向羊群索取时,会更肆无忌惮。”

“没想到,朝廷施政,也会欺软怕硬?”

“自古以来都是会叫的孩子有糖吃,敢反和不敢反,反了能很快平定和很难平定亦或者根本平定不了,这些差别,其实大得很。”

“就如同你的晋东。”

“对。”

“可你之前对那个京娘才说过,燕人和乾人,其实没什么区别。”

“但上层对下层的浸染,哪怕是刮骨疗毒,也决不会一朝一夕就能复原了的。”

“那你带兵出南门关,又带兵来到这里,是为了什么?”

“已经好几年了呀,再给它个好几年,早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形容的了的。可能,五年?十年?一茬儿下去一茬儿起来。

真到了哪天,

我坐在那里看戏,

要杀我的不是戏台上的戏子,而是那群穿着官服的人。

这乾国,

还怎么打?”

“所以,你也是在欺软怕硬。”

“话不能这么说,毕竟,不能怪别人没武德,喜欢捡软柿子捏,首先,得怪自己软呐。”

郑凡对陈仙霸道:“传令下去,全军加速休整,粮草军需现在就进行清点。”

“喏!”

郑凡又看向郑蛮:

“命陈雄领先锋军,即刻向南出发,接应三先生的哨骑探子。”

“喏!”

“要开拔了?”剑圣问道。

“是。”

郑凡转动着自己面前放着的那尊砚台,

“我怕那边,等急了。”

“哪边?”

“你说呢,还能有哪边?”

“在哪里等?”

“总不可能在上京城下等我,我大军只要开到上京城下,就是仅仅往城墙上丢上一块石头,那乾人好不容易打出的梁地大捷,就将被一举抹杀,还得倒贴。

为什么我一路行军这么慢,又为什么我还得到滁州城来歇个脚。

就是要让对面的乾国守军认为,我郑凡,这是在重走当年的老路。”

“然后呢,你打算怎么走?”

“当年因为有李豹在前头吸引乾军主力一路拼杀,这才给了李富胜机会,迂回穿插过去,抢先一步,进入了汴洲郡,打入了乾人京畿之地。

这一次,我打算反其道而行之,不顺着李富胜当年的路走,顺着李豹的路走。

我赌他乾人会将南面的主力放在迂回的路上堵截我,

我就赌他正前方的乾军弓弦里,没有弓箭。”

“这些话,你似乎不应该对我解释。”

“是你在不停地问呀。”

“我是故意的。”

“为何?”

“因为我觉得,你似乎有点慌,所以就好意地不停接你的话头。”

“谢谢。”

当晚,

确切地说,还是黄昏时,福王赵元年,就将自己的母亲,连带着他的一家老小,都赶着马车,出城进入了军寨。

他是害怕,害怕平西王真的一声不吭的就直接走了,要那样的话,他福王府就真的是叫天不应下地无门了。

只不过王爷并未让福王妃进入自己的帅帐,而是将福王府的那批人,一起进行了安置。

福王妃不是四娘,

四娘可以陪着郑凡在帅帐里吃喝睡,但四娘毕竟不是花瓶。

平日里得闲时,可以悠哉放松一下,但在帅帐里,王爷的脑子,一直很清醒。

刘大虎回来禀报说,那个戏班子,不愿意走,王爷也就没再对这事儿有什么后续反应。

翌日入夜,

燕军撤出了滁州城。

再过一日的清晨,燕军开始向南进行转移。

确认燕军离开后,

一支一直在外围,人数不多,也就几千人的乾军,开始靠近滁州城,且成功“收复”了这里。

一切,都仿照着兰阳城的旧例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;

滁州城在重新回到了“乾国”掌控之后,开始恢复对朝廷的联系,一片陈情折子被派送了上去。

大锅,全给了福王赵元年,当然,他也背得责无旁贷。

其余,则重点讲述了滁州城官员们带着百姓是如何与燕人输死抵抗的,一度发展到了巷战,大家誓死不退;

最后援军抵达,驱逐了燕虏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